廣州日報數字報-上半年廣東涉疫消費投訴下降 教育培訓投訴
- 訪問原文
-
負面程度:
- 發布時間: 2021-07-14
- 平臺: 大洋網
- 作者: 大洋網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何穎思通訊員粵消宣)昨日,廣東省消委會發布《2021年上半年廣東消委會系統消費投訴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各級消委會共處理消費者投訴164500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9%和9.2%。涉疫相關消費投訴大幅下降,投訴總量從去年高位回落,消費投訴源頭治理效果顯現。報告指出,上半年消費投訴中出現新能源汽車糾紛增多,教育培訓投訴持續增長等新熱點。
涉疫相關消費投訴下降
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省各級消委會處理消費者投訴數量減少38298件。報告分析認為,原因一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去年急漲的涉疫相關消費投訴大幅下降,其中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降幅69.37%,旅游類投訴降幅65.47%,帶動投訴總量回到2019年同期相當水平。二是消費投訴源頭治理效果顯現。上半年全省消委會系統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3億元,其中,因經營者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投訴170件,加倍賠償金額約35萬元。
今年上半年,服務類投訴量同比下降3.22%,占投訴總量60.76%;商品類投訴量同比上升4.64%。在服務類投訴中,互聯網投訴居高不下,占服務類投訴48.26%;郵政服務和文化、娛樂、體育服務類投訴增長較快,增幅分別為55.95%和46.79%;旅游服務、電信服務和金融服務類投訴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65.47%、57.79%和35.64%。
平臺投訴居高不下
報告指出,涉及平臺的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在互聯網服務投訴中,大型電商平臺和平臺商家成為投訴主要對象。投訴反映:一是部分電商售后服務態度差,不積極履行售后義務,對商品維修等售后要求推諉搪塞;二是部分產品存在夸大宣傳或虛假信息,實物與宣傳介紹存在差距;三是平臺和商家熱衷各種推銷活動,但在規則設置上往往套路多、實惠少,加上不積極兌現承諾等問題,引發消費者大量投訴。
新能源汽車糾紛增多
報告指出,2019年至2021年3月份,廣東省消委會及廣州、深圳兩市消委會共收到新能源汽車消費投訴875件,上半年全省再增加190件。投訴問題集中在:一是虛假宣傳,包括車輛性能、車輛配置與宣傳不符,促銷活動未履行承諾等;二是隱瞞真實情況,銷售人員故意隱瞞真實信息,用模糊口吻誤導消費者,不按約定時間提供車輛等;三是退款困難,降價退差價難、貸款不成不積極退款等;四是質量問題,電池無法充電、車輛續航能力差等;五是售后服務不到位。對此,省消委會在今年5月份專門向社會發布新能源汽車消費提示,提示消費者明確出行需求定位、合理選擇新能源汽車。
個人信息保護成關注熱點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提出新挑戰。報告顯示,省消委會年初接到多宗懷疑網購平臺泄露消費者信息導致接到詐騙電話的投訴,個人信息安全成為關注熱點。報告分析認為,這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商家利用壟斷地位任意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部分經營者變相強制采集消費者信息;二是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淡薄導致信息泄露;三是個人信息在某些行業連續轉賣成為風氣;四是消費者面對信息泄露難以維權。
對此,省消委會呼吁廣大消費者,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在消費活動中謹慎提供個人信息。如有必要提供個人信息,則要充分考慮商家收集信息的必要性、正當性、合法性,了解信息儲存的路徑、保護的方法,同時簽訂隱私保護協議。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消委會受理教育培訓服務投訴10949件,同比增長13.85%,消費者投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售后服務(4707件)、合同(3498件)和虛假宣傳(1400件),三者投訴量合共占教育培訓服務投訴總量的87.72%。